血浆置换如何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较少见的弥散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临床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和发热典型五联征表现为特征。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为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好率。
患者基本情况:
女,年龄19岁,无明确病因,中度程度的血小板计数下降和出血,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点、紫癜及淤斑。有不规则发热症状。
治疗方法:
采用以血浆置换为主的综合治疗,具体如下:⑴血浆置换:开始时每日或隔日进行,置换量为40~60 mL/(kg•d),置换液以新鲜冷冻血浆为主,病情稳定、神经精神症状消失后逐渐减少置换次数,3~5 d一次,2~4周停用;⑵血浆输注:PE间隔期输新鲜冷冻血浆800~1 500 mL,开始每日输注,病情稳定后输注量减少或输注间隔延长;⑶抗血小板治疗:复方丹参40~60 mL/d,静脉滴注,部分病例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⑷肾上腺皮质激素:甲泼尼松每天40~120 mg/d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并逐渐减量,维持4~6周;⑸其他疗法:包括对症支持及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治疗效果:
采用以血浆置换为主的综合治疗及早期护理干预,置换次数为5~10次,得到治好。
预防感染:
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2次,限制探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发热的病人监测体温的变化,遵医嘱给予退热耀或物理降温, 降温时注意保暖。补充液体以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对于昏迷、尿失禁留置导尿的患者, 应妥善固定尿管,防止脱出,注意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的清洁,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妥善固定静脉置管,局部每日换耀1次并换敷料,预防感染。
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观察出血部位、量及范围,尤其观察内脏出血情况,记录出血量及性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为患者做静脉穿刺时,最好选择浅静脉留置针,以便连续多次置换,减少穿刺次数,拔除留置针时,按压时间要长,避免局部出现淤斑。并严格进行交接班。如患者出现视力模糊、头痛、头晕、呼吸急促、喷射样呕吐提示有颅内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配合抢救。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杜绝因用力大便导致颅内高压,诱发颅内出血。
血浆置换的观察及护理:
1、置换治疗前护理:熟练掌握机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及运转过程中的一些参数及观察指标等;了解患者心肺功能,是否有输入大量液体的体力及承受静脉插管留置的耐力;保持有效循环通路,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增加回心血量,建立静脉通道,选择静脉要选用充盈、粗直、显露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保证一针见血,万一失败,出现血肿,立即松开止血带,拔出针头,压迫止血。
2、置换治疗中护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治疗中注意管道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漏血;密切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头晕、胸闷、心悸、出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注意快速补充新鲜血浆或相应液体,防止低血容量休克,并观察有无变态反应及手足抽搐等低钙现象,及时给予对症处理;详细记录置换血浆的颜色及量;注意为患者保暖。置换开始宜慢,待患者无不适感且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增快,如血流不畅,及时查找原因,观察是否有静脉回流血栓形成、穿刺部位血肿形成、穿刺针穿破、血管导管扭曲受压等,并在无菌操作下及时排除以上因素;病人明显烦躁时设专人看护,安置床挡,防止摔伤,为保障患者治疗顺利进行,护士指导并协助家属做好肢体约束;认真记录置换出入量,保证入量和出量的平衡,预防水、电解质失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有无低血钙症状;在血浆置换术中需要输入大量的冰冻血浆,要随时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3、置换后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床头交接班,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同时检测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密切观察皮肤粘膜及口鼻出血倾向。
联系我们
微信:18863309851
手机:18863309851
门诊地址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区维徐路313号-维徐路烟草专卖店斜对过
| 首页 | 关于我们 | 紫癜的治疗 | 联系我们 | 过敏性紫癜 |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 | 过敏性紫癜怎么治疗 | 儿童过敏性紫癜 | 小儿过敏性紫癜 | 过敏性紫癜的饮食 | 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 | 紫癜性肾炎 | 小儿紫癜性肾炎 | 紫癜性肾炎怎么治疗 | 紫癜性肾炎的症状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紫癜肾治疗 | sitewmap.txt | gmxzd.xml
Copyright © 2005-2021 润生堂五世中医诊所 版权所有 - ICP备案:苏ICP备13003243号-2 sitewmap.html
提示: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