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怎样
发布:wszy    时间:2005/06/09 9:0:0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怎样?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微血管病性溶血和血栓性微血管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妊娠、胶原血管病、肿瘤、耀物及遗传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本病起病急促,进展迅速,病变常主要累及末梢动脉和毛细血管,导致微血管堵塞,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出血、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MHA)、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及发热等,有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本研究采用连续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TTP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4例确诊为 TTP 的患者给予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14例TTP患者中,9例为特发性,5例为继发性,其临床均表现为Moschcowitz′s五联征即:血小板显著降低,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MHA),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害及发热。给予血浆置换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2例死亡,12例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85.7%。

  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14例TTP患者,男7例,女7例;年龄22~72岁,平均(48.2±15.8)岁;其中原发性TTP 7例,继发性TTP 9例;继发于系统狼疮2例,继发于肿瘤7例。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Moschcowitz′s五联征,即 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为5×109~2×109/L ;②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MHA):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嗜睡、反应迟钝、烦躁、幻觉、肢体抽搐、麻木或偏瘫、发作性意识障碍及昏迷等;④肾脏损害:14例患者中尿蛋白阳性12例,无尿2例,9 例尿检见红细胞;血尿素氮增高12例,肌酐增高9例;⑤发热: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符合TTP 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采用成都佳颖 ZXDC 智能血浆单采机行血浆置换治疗。ACD-A 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12,血液出口流速为 45~50 ml/L,置换血浆2 000 ml/d,连续进行血浆置换3~8次。采用新鲜冰冻血浆与低分子右旋糖酐作为置换液,二者比例为5∶1(V/V)。在治疗过程中除预防置换过程中出现枸橼酸钠中毒,予以10%葡萄糖酸钙30 ml/d 口服外,常规给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每天2~3 mg/kg口服,并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每天1~2 mg/kg口服。

  治疗效果:

  14例TTP患者中,经3次以上血浆置换后病情明显缓解者12例;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死于脏器功能衰竭者2例。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近期总有效率为85.7% 。所有患者在缓解后1个月内无复发,超过1个月复发2例,持续缓解10例。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神经系统损害减轻为首要表现,表现为意识障碍好转,头痛头晕症状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血清间接胆红素趋于正常;肾脏功能改善。12例存活患者住院时间为18~32 d,至出院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专家点评:

  TTP是一类并不常见的溶血性-血栓性微血管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3]。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对TTP的发病机制也有了进一步认识[4-6]。Levy等发现在正常人体血浆内存在着一种金属蛋白酶,称为von Willebrand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即ADAMTS13,它是一种金属蛋白裂解素样,伴凝血酶敏感蛋白Ⅰ型重复区的金属蛋白酶,可裂解vWF亚单位特异性肽键。内皮细胞释放的大与超大vWF多聚体,被血浆中的ADAMTS13降解成正常大小的vWF多聚体。这些vWF多聚体参与正常止血功能,释放血小板,限制血小板形成血栓。

  TTP可以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TTP是由于患者体内ADAMTS13基因突变所致[7];继发性TTP多继发于耀物过敏、中毒、免疫性疾病、妊娠后期、肿瘤化疗及感染等。有研究发现继发性TTP患者体内存在抗ADAMTS13的抗体[8],可使ADAMTS13活性降低,vWF裂解减少,形成超大分子vWF多聚体(UL-vWFM)。UL-vWFM具有较高的黏附性,比小的vWF多聚体更易结合血小板形成微血栓,导致TTP的发生。

  目前对于TTP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血浆置换、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华法林类抗凝剂、肝素、纤溶耀物、免疫抑制剂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但是首选方法依然是血浆置换。血浆置换对TTP有效治疗的机制为清除ADAMTS13抑制物、清除UL-vWFM、补充ADAMTS13、补充正常止血所需的vWF与清除导致血管内皮损害和激活血小板的多种细胞因子。血浆置换治疗无效的原因可能是存在高滴度ADAMTS13自身抗体及ADAMTS13缺乏之外的其他发病机制,如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和凋亡,ADAMTS13结构缺陷及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的封阻和血小板激活等有关。

  本研究显示,采用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TTP,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并防止复发病例,提高缓解率和治好率。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无致命性出血危险的病例应避免输注浓缩血小板,以免增加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导致病情恶化。同时密切注意患者变化,保持液体出入平衡,预防过敏反应,防止低血压及心衰的发生。

  以上即是“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怎样”相关知识介绍,如果您还有什么相关疑问的话,可以在线免费咨询我们的血液病专家。

  

| 首页 | 关于我们 | 紫癜的治疗 | 联系我们 | 过敏性紫癜 |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 | 过敏性紫癜怎么治疗 | 儿童过敏性紫癜 | 小儿过敏性紫癜 | 过敏性紫癜的饮食 | 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 | 紫癜性肾炎 | 小儿紫癜性肾炎 | 紫癜性肾炎怎么治疗 | 紫癜性肾炎的症状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紫癜肾治疗 | sitewmap.txt | gmxzd.xml

 Copyright © 2005-2021 润生堂五世中医诊所 版权所有 - ICP备案:苏ICP备13003243号-2 sitewmap.html

提示: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Baidu Map - rss - RRS - Sit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