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特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Moschcowitz首先对本病进行描述的。临床上也称之为血栓性溶血性紫癜。在1947年Singer等首先使用了TTP的病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祖国医学中依据其发病特征,属于“瘀血”、“血证”的范围内。血证是涉及多个脏腑组织,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祖国医学对血证有较深刻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理论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血是运行于脉络之中,环流周身濡养四肢百骸的物质,如果留着不行,则为瘀血。其病因主要为寒热之邪、气滞、气虚以及痰湿水饮停滞和外力之伤,以上原因具备其一即可发生瘀血。
在《内经》中虽然没有瘀血一词,但却有恶血、留血、血不血,认为气血运行发生障碍,会引起多种疾病。在《素问·调经论》中有:“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又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寒为阴那,寒主收引,外感寒邪,容于血脉,会导致或加重瘀血的病变。如《灵枢·痈疽》中说:“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通”。另外,如津液耗损,血液质地异常也可导致亏血瘀。正如《血证论》中指出:“吐衄、便、漏(血),其血无不离经。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己睽绝而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权,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对于皮肤紫斑,古人认为也与瘀血有关。如《内经》中云:“血脉凝泣,络满色变”,“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在《温疫论》中指出:“邪留血分,里气壅闭,则伏不得外透而为斑”。在治疗上提出了调畅血行、祛除恶血的治疗思想。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对活血化瘀的机制作了精辟的论述:“宜行血不宜止血,血不行孙络者,气逆上壅也,行血则血行经络,不止自止,止之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食。病日痼矣”。因此,治疗上应采用活血化瘀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
本病有以下5个主要特点: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③肾脏损害;④神经系统症状;⑤发热。本病发病急,临床少见,死亡率高。任何年龄都有可能罹患本病,但大部分在10~40岁之间,而且大多数为女性。其典型的病理变化是小血管中广泛存在玻璃样血栓,使小血管阻塞。但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反应、感染及其他加耀物过敏或血浆中存在一类促血小板凝集因子,而缺乏正常血浆中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因子有关。
以上即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特征”相关知识介绍,如果您还有什么相关疑问的话,可以在线免费咨询我们的血液病专家。
联系我们
微信:18863309851
手机:18863309851
门诊地址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区维徐路313号-维徐路烟草专卖店斜对过
| 首页 | 关于我们 | 紫癜的治疗 | 联系我们 | 过敏性紫癜 |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 | 过敏性紫癜怎么治疗 | 儿童过敏性紫癜 | 小儿过敏性紫癜 | 过敏性紫癜的饮食 | 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 | 紫癜性肾炎 | 小儿紫癜性肾炎 | 紫癜性肾炎怎么治疗 | 紫癜性肾炎的症状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紫癜肾治疗 | sitewmap.txt | gmxzd.xml
Copyright © 2005-2021 润生堂五世中医诊所 版权所有 - ICP备案:苏ICP备13003243号-2 sitewmap.html
提示: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