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的种类介绍
发布:wszy    时间:2005/06/09 9:0: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种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是一类较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lgG抗体,脾脏无明显肿大。其病因除自体免疫因素外,还有脾脏作用、毛细血管脆性增高、血小板第3因子缺乏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因而属于中医“血症”、“衄血”、“发斑”范畴。临床上分为急性型、慢性型。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涉及的病种相当多。如治疗用品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Evans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各种急性白血症,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血小板生成障碍或无效生成、血小板破坏增加或消耗过多以及血小板分布异常各种原因的脾大。患者有原发病表现或发病前有某种致病因素接触史,轻、中度血小板减少可无出血表现,重度血小板减少常有皮肤、黏膜瘀点、紫癜、淤斑、鼻出血、口腔血疱等。严重者会发生颅内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为特征。各种病因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抗血栓能力降低。有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引起皮肤、黏膜、内脏广泛出血,严重者有颅内出血;红细胞受机械性损伤而破碎引起的微血管微血管性病性溶血,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或伴脾大;发热可见于不同时期等临床症状表现。

  好了,今天就是关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种类介绍。当然,除了上述介绍的,有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知识还有很多,要想进一步了解,敬请多多关注本网站的文章更新,亦可在线咨询我们的医师专家来为您专业解答。

  

| 首页 | 关于我们 | 紫癜的治疗 | 联系我们 | 过敏性紫癜 |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 | 过敏性紫癜怎么治疗 | 儿童过敏性紫癜 | 小儿过敏性紫癜 | 过敏性紫癜的饮食 | 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 | 紫癜性肾炎 | 小儿紫癜性肾炎 | 紫癜性肾炎怎么治疗 | 紫癜性肾炎的症状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紫癜肾治疗 | sitewmap.txt | gmxzd.xml

 Copyright © 2005-2021 润生堂五世中医诊所 版权所有 - ICP备案:苏ICP备13003243号-2 sitewmap.html

提示: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Baidu Map - rss - RRS - Site Map